说到程序员这个职业,大家对它的刻板印象是胖、谢顶和永远的大T恤或格子衫,一副中年邋遢大叔的样貌。对于初入行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程序员的中年危机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影响年轻人入行的最大困惑。
进入职场后,程序员们到底该怎么往下走?面对永远在路上的年轻一代,程序员们又该如何保持竞争力?程序员,究竟是不是一碗吃不起的青春饭?
让我们从Java之父——詹姆斯·高斯林说起,高斯林出生于加拿大,是一位计算机编程天才,1977年获得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0年,与Patrick Naughton和Mike Sheridan等人合作“绿色计划”,后来发展一套语言叫做“Oak”,后改名为Java。2000年,Java语言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编程语言。
作为Java语言之父,高斯林最近一次上热门,是年过花甲的他在 Facebook 上发表了他所遭遇的年龄歧视。由于高斯林所在的SUN公司被甲骨文公司收购,高斯林的话语权被极大限制,他和 Java 领域的同事,无权决定任何事情。而他只能充当花瓶的角色,代表甲骨文出席各种 Java 公开活动。高斯林自称他的性格不适合做这个,所以选择了离开。
他曾在后来的面试中被HR告知,“通常我们不招你这种年龄的程序员,但你的情况特殊(Java之父身份),所以对你特殊考虑。”高斯林是作为 Java 之父的特殊身份才在硅谷谋求到一份不错的职务,设想一下,其他普通的年长从业者可不会那么好过。他们的焦虑和受到的歧视,促使他们从外貌、思想和履历上进行“年轻化”。
但所谓的年轻程序员,也有步入中年的那一天。在这个需要大量知识积累、高速发展、不断革新的行业,有一天一旦发现自己变优秀了,必然也会突然发现自己也步入中年。因为这个行业没有长期的虚心、踏实的学习和艰苦的磨练,是不可能优秀的。
实际上,通过对科技公司的了解,大部分程序员都处于30岁上下的年龄阶段,他们是公司的主力军。因为30岁恰恰是一名程序员的黄金年龄——在3-5年的工作磨练之下,不仅技术会更加熟练,职场规划和发展也会更加清晰。
所以关于程序员的中年危机,不必过分担忧,什么行业没有中年危机?判断成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是否承认世界是不公平的,并且在承认这个事实之后,仍然积极乐观,而不是纠结迷茫地活着。
有道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所以说,在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年龄困惑更像是一种借口,年龄不应该是成功与否的理由。如果真的有核心竞争力,年龄还会成为问题吗?
转载请注明:陈童的博客 » 程序员的中年危机?从Java之父高斯林的经历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