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APP产品体验报告

用户体验 everyinch 8639℃ 0评论

0. 体验环境

体验产品:一刻APP V1.10.2

设备型号:iPhone 6

系统环境:iOS 9.1

体验时间:2015/10/25

1. 战略层

1.1 产品定位

  • 豆瓣网旗下的一款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阅读类应用;
  • 将豆瓣网的优质内容通过算法筛选和人工整理进行每日推送,以人文艺术类内容为主;
  • 来源包括用户在豆瓣社区生成的影音书评、日志、小组讨论、甚至个人相册分享;
  • 个性化标签分类,帮助用户在客户端更方便高效地获取有趣内容;
  • 抢占碎片时间,支持收藏、离线阅读,一键分享到SNS社区,夜间模式;
  • 整体风格继承了豆瓣一惯的文艺小清新。

 1.2 用户需求

一刻的用户主要可分为两类。

  • 阅读者:一刻的阅读用户大多是豆瓣的资深用户,热爱文艺小清新,需要能够找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获得有趣的阅读体验,他们也会希望与感兴趣的作者沟通交流。
  • 创作者:这类用户主要是驻扎在豆瓣社区的一些写作爱好者或者摄影、音乐等不同兴趣的发烧友,想要通过与同好者产生沟通与交流而把自己的兴趣展示在个人主页上。

 1.3 诞生背景和优势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将每天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在比较精短的时间里去获得互联网中的精华信息,例如了解新闻资讯和学习知识,于是每日资讯精选类阅读APP应运而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的有:知乎日报、片刻、果壳精选、雪球、一个和一刻,这些应用的定位和风格各不相同,在不同领域满足着用户的阅读需求。

而豆瓣一刻的优势在于,它的背后是成立9年的豆瓣社区,这是中国最有文艺情怀的UGC社区,用户通过日记、评论、小组等产品可以不断生成大量高质量内容,用户通过豆瓣的社交属性(关注、广播、小组等)来分享这些内容,而豆瓣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内容,豆瓣的显性属性是社区,但社区产生了优质内容,豆瓣自然会需要主动推送这些内容,让豆瓣中的优质内容更快更多地被更多用户看到,换言之,这就是要加强豆瓣社区属性之外的媒体属性,而“一刻”正是这样应运而生,依附于这样一个平台上诞生的移动端,所以一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时如果能够打造第一文艺品牌、抓住用户群、占据市场份额,前景将会非常美好。

2. 范围层:功能分析

根据前面战略层的分析,其实我们已经很容易想到一刻的主要功能就是:碎片化阅读,为了方便用户更好的阅读,目前一刻的主要功能有:搜索、消息推送、评论、加入喜欢、一键分享、今日一刻,即每日精选内容推送、往期内容回顾、热门作者、栏目浏览、我的喜欢和通用设置。

2.1 今日一刻

如下图界面所示,打开一刻应用直接进入到今日一刻界面,内容是根据算法筛选和人工推荐选出的豆瓣社区每日的精华内容:

2.1.1体验感受:

  • 今日一刻的顶部界面有三个按钮,分别是:展开侧栏、站内搜索和消息提醒的功能;
  • 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文章标题进行阅读,阅读过的文章标题会自动变灰,提示用户已阅;
  • 打开文章,在阅读完整篇文章,底部会提供豆瓣网的原文出处,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进入到作者的个人主页,查看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其兴趣栏;
  • 文章底部也会提供文章所在的栏目合集,方便用户进入到相关栏目中进行整合阅读;
  • 文章的顶部提供评论、添加到“我的喜欢”和一键分享功能;
  • 文章之间的切换比较流畅,通过上拉手势即可实现;

image008

image012

2.1.2改进建议

从内容编辑上来说:今日一刻的内容筛选没有个性化推荐和内容订阅功能,呈现在其中的文章类型也没有规律可循,显得没有突出重点。

  • 建议能够添加一个“内容订阅”的按钮,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栏目进行定制“今日一刻”的内容,这样不会造成内容浪费;
  • 与此同时,根据用户平时点击的赞和收藏到喜欢这两个功能进行数据计算,给用户推荐可能会喜欢的文章,增加浏览粘度,用户在心理上会更依赖应用,体现应用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2.2 往期内容回顾

image016

2.2.1 体验感受

  • 该功能方便阅读用户回顾往期精彩内容,如果有一天没有打开一刻或者没有读完全部推荐内容,是可以通过此功能进行回顾的,保证用户不会错过每天的精彩内容;
  • 但是缺点是,往期文章没有栏目板块分类,看起来是一个大杂烩,显得很乱。

2.2.2 改进建议

建议在往期回顾的下一级增加栏目分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想看的内容选择栏目,帮助用户节省浏览的时间,以防失去耐心。

2.3 热门作者

image018

2.3.1 体验感受

  • 热门作者分为本周推荐和热门推荐两类,阅读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作者进到其主页和文章列表进行深入阅读。这个功能很人性化,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创作者用户和阅读用户的社交实现;
  • 缺点是热门作者的标签是作者自己编辑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和类型重复,并且热门作者没有数量限制和风格分类,显得很乱。

2.3.2 改进建议

建议给热门作者添加系统标签,根据写作风格分成不超过五类的标签,进入标签后才能看到作者自己定义的个人标签,这样管理和检索起来都更加方便用户。

2.4 栏目浏览

image022

2.4.1 体验感受

  • 栏目命名非常亲切自然,更像是对其内容添加的个性化标签,用户在读得时候如果理解了就会和应用产生会心一笑的默契感;
  • 缺点是栏目分类过多,有20个之多,非资深用户在查找自己想看的内容的时候可能需要先对栏目的名称进行理解。例如“打鸡血”,新手用户可能需要看下方注释才能理解这个栏目的内容是一些段子推荐;并且部分栏目命名有重复,例如“打鸡血”和“哈哈哈”,看起来都是搞笑段子,那么做成两个栏目有些冗杂。

2.4.2 改进建议

建议减少栏目分类数量,至少控制在10个以内,对于内容相近的栏目应该进行整合删减。 

2.5 我的喜欢

image025

2.5.1 体验感受

  • 帮助用户在阅读中随时抓取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收藏,可以随时回顾;
  • 缺点是,将所有收藏文章排列在一起,只有栏目标签,如果连续收藏了多个同一个栏目的文章,会显示两个相同的栏目标签,浪费显示界面的空间,并且不方便用户迅速查看和管理文章。

2.5.2 改进建议

  • 建议增加用户自定义标签:用户可以根据收藏的内容自己定义文章分类标签,便于管理查找;
  • 相同栏目进行整合分类,除了个性化自定义标签,也可以利用栏目标签分类,将相同栏目的文章汇总在一起,方便管理查找,节省界面空间。

2.6其他通用设置和夜读

image029

2.6.1 体验感受

这是一刻的最基本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此功能进行个性化设置,包括阅读字号的调整,离线功能,微博账号绑定,清除缓存等。

  • 其中在WiFi下自动离线这个功能非常人性化,在WiFi环境下点击此功能后,一刻会自动开始下载“今日一刻”的文章,适合用户在没有网络的地区,例如地铁站等情景进行阅读,或者是流量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无障碍阅读。
  • 导航栏的底部提供了入口较浅的夜读功能,因为很多时候,用户都是在晚上睡觉前,拿出一些很零碎的时间来阅读,这个功能非常人性化地考虑到了夜间屏幕过量会影响视力,增加夜读效果可以保护眼睛的问题。

2.7 范围层小结:产品功能建议和优化

根据以上的体验感受和建议,最后做一个对一刻功能建议的总结,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2.7.1 内容的分类标签化问题

  • 栏目标签准确化:通过上文分析,豆瓣一刻的栏目种类繁多,有十几个之多,虽然命名十分小清新,但是理解有一定的模糊性,内容分类也不够精准,容易给用户造成疑惑,建议后期将分类删繁就简,在保证检索准确的基础上再增加文艺感。
  • 自定义个性标签:在我的喜欢功能中添加用户自定义标签,方便管理查找文章。
  • 往期内容分类显示:豆瓣一刻的往期内容是整合在一起的,并不能准确定位到具体栏目,建议可以分成不同栏目展示,便于用户查找。

2.7.2 内容编辑类问题:

内容订阅和个性化推荐功能:

豆瓣应该增加内容订阅功能,给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喜欢”和“收藏”进行大数据分析,增加一个“猜你会喜欢”的推送栏目。

2.7.3 社交属性的提升:

增加社交功能:

从产品属性上来说,一刻的显性属性是媒体属性,提供信息阅读功能,而社交性比较差,但是根据现在的社交属性热潮,如果能将“豆瓣小组”的线上讨论功能和“豆瓣同城”的线下活动功能等社交类栏目连接在一起,让用户之间有更深的交流,也许一刻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3. 结构层:框架

image035

  • 可以看到作为一款整合精选阅读应用。一刻的内容结构还算是很清晰的,前面范围层提到的功能还算是可以比较顺畅的使用到。
  • 最基本的入口都位于比较浅的位置,尤其是今日一刻,这一定是用户使用率最高的功能,因为用户打开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对深入的栏目阅读和个人喜欢的管理都是在时间更为充裕的情境下才有可能使用到,操作目的性更强,所以入口设置较深也不会影响易用性。

4. 框架层:交互表现

  • 一刻APP采用了iOS比较常见的的抽屉式的交互框架,兼容各种模式,扩展性较好,各入口较为清晰,也方便开发者加入后续功能;但是缺点也在于会隐藏框架中其他入口,对排版的要求比较高。
  • 刷新动作伴随着交互动画,是一块曲奇慢慢被咬碎的效果,被咬的第一口正是“一刻钟”那么大,十分生动;
  • 在点击文章之后进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之中,提供了无打扰的阅读体验,整体的交互也很流畅,符合iOS的交互规范。

5. 表现层:视觉设计

一刻的视觉设计主要采用绿色调,背景为白色,显得十分清新文艺,标签的icon设计也十分清新可爱,符合豆瓣纯粹简约的社区的定位。

6. 商业模式

在这里由于没有专业资料的分析,所以仅仅从个人的使用感受来说,应该说一刻的商业化尝试还是很克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产品内部没有嵌入任何广告推送或是软文信息,全部信息都是非常纯粹的文字内容精选,可能的盈利方式根据个人推断应该是以移动端的文章为入口进入到web端,因为在豆瓣网的web端还是有很多广告信息和第三方商品发布信息的,而豆瓣网主要是通过购物分成的CPS和互动广告的CPM盈利模式。但是一刻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如果想要长久存在,盈利模式必不可少。

个人有以下两点想法。

  • 可以参考一个工作室的“one”应用,定期将优质内容集结成月刊等电子书形式发售;
  • 可以加入CPS和CPM盈利模式,尝试允许高品质的软广进入,例如在“爱美丽”板块中增加购物链接,在“看电影”栏目中增加影讯链接,其实有些软文本身也是挺有价值的,控制好质量与数量,用户是可以接受的。

7. 总结

一刻的项目名称原本叫“豆芽”,意寓豆瓣内容发芽的意思,代码分支取名叫“Presto”,即乐曲中的急板,意寓短小的片段。一刻是头脑风暴后开发组觉得最为符合产品特质且更容易被理解的产品名称。

这款产品其实是豆瓣在web端之外,在移动端利用已有的优势,让内容领域有了一个集中地出口,让用户能够更便捷地享用豆瓣的优质内容,降低用户使用和认知豆瓣的门槛,让豆瓣中的优质内容更便捷更快速的被更多人看到。如果能够加入订阅和个性化推荐,会更有针对性,作为媒体属性较强的一款app,社交功能可以考虑加入其中。

并且我个人觉得一刻应该在内容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风格打造,“文艺”虽然也是关键词,但不免太抽象,范围也太广,就像“知乎”我们会想到“知识”,用户用了“一刻”除了“文艺”之外,也应该想到其他的更有针对性的关键词,目前一刻五花八门的推送内容虽然看起来丰富但是不免显得不够有针对性。但是对于豆瓣重度用户和追求文艺情怀的人,这是一款不可多得好应用。

(杨晓桐,2015设计心理学)

分享&收藏

转载请注明:陈童的博客 » 豆瓣一刻APP产品体验报告

喜欢 (9)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 } if( dopt('d_footcode_b') ) echo dopt('d_foot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