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几何算法2. 关于线和点到线的距离(二维和三维)

计算几何 everyinch 41374℃ 0评论

关于直线
直线方程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两点表示的直线
2d隐式表示的直线的情形
参数方程表示的直线
一个点到射线或线段的距离
代码实现

距离计算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几何的基本问题,而且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公式。不过,由于对象描述方式不同,有替代方案可供选择。我们将说明其中的一些情况。

自始至终,我们需要有一个度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假定有基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欧几里德度量标准。也就是说,对于一个n维向量v =(用V1,V2 ,…,Vn),其长度| v |由下式给出:

clip_image002

而两点P值(的p1,p2 ,…, pn)和Q =(q1,q2及,…, qn),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clip_image004

关于直线:

定义直线L是通过给两个不同的点P0和 P1来定义的。事实上,它定义了一条从P0至P1的线段,这是古希腊人理解直线的方式,它与我们所知道的两个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自然直觉相吻合。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地延长,这就是我们今天经常提到的直线的概念。不过,对于古希腊人,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有限线段。这种定义方式的好处是,它适用于所有维度:二维,三维,或任何n维空间。而且,一般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端点来定义一条线段,因为线段一般用来表示多边形、多面体或内嵌图形的边。

直线L也可以通过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来定义。让P0是直线L上的一点,vL是表示直线方向的非零向量。这个方法等价于直线的两点定义的方式,由于可以把vL=(P1-P0)。或者给定P0vL,可以选择P1=P0+vL 作为直线的第二个点。如果vL被归一化为方向的单位向量,uL=vL/|vL|,那么它的元素就是直线L的方向余弦。也就是说,在n 维,让qi (i=1,n)是直线L和第i个轴ai的角度(例如,在2D,a1是在x轴和a2是y轴)。那么,向量vL = (vi),有vi = cos(qi)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在2d如下图所示,如果q 是直线L与x轴的角度,那么cos(q2) = sin(q),即vL = (cos(q1), cos(q2)) = (cos(q), sin(q)) 是L的单位方向向量,因为:cos2(q) + sin2(q) = 1。同样,在任意维度上,方向余弦的平方和为1,即:S cos2(qi) = 1。

clip_image006

直线方程:

直线也可以定义为为未知方向上的点坐标方程。以下是一个在实践中通常遇到方程式:

类型 方程式 使用
2d显式的表示方法 y = f(x) = mx+b 非垂直的2d直线
2d隐式的表示方法 f(x,y) = ax + by + c = 0 任意2d直线
参数方法 P(t) = P0 + tvL 任意维度的任意直线

2d显式的表示方法是在中学讲过的,但它不是最灵活的方法。2d隐式的表示方法是较为有效的,显式方法转换为隐式方法是容易实现的。通常使用隐式方法的两个参数定义一个向量nL=(a,b),它垂直于直线L。这是因为直线L上任意两点P0=(x0,y0) 和 P1=(x1,y1),我们有nL·vL = (a,b)·(P1-P0) = a(x1x0) + b(y1y0) = f(P1) – f(P0) = 0。因此,我们说nL是直线L的单位向量,意味着垂直于直线L。而且,给定任意直线的法向量nL=(a,b)和一个直线上任意一点P0,隐式方程的法线形式是:

clip_image008

这个方程如果a2 + b2 = 1则是归一化的,从而nL是单位法向量,常常用uL表示。

不幸的是,一个隐式(或显式)方程仅仅能够定义一条2d直线,而在3d中直线方程定义了一个平面,在n维空间中它定义了一个n-1维的超平面。

另一方面,在任意n维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是有效的,也是最通用的一种表示方法。通过两个点P0和P1、方向向量vL来定义一条直线,即:

clip_image010

其中t是一个实数。其中P(0)=P0,P(1)= P1。P(t) 有 0<t<1 表示P0和P1之间的线段,其中t是分数。也就是说,t = d(P0,P(t)) / d(P0,P1),因此,P(1/2)=(P0+P1)/2 是线段的中点。而且,如果t <0,则P(t)位于P0方向的外侧,如果t >1,则P(t)位于P1方向的外侧。

我们可以方便地从一种表示方法向另一种表示方法转换。例如,给定两个直线上的点P0=(x0,y0) 和 P1=(x1,y1) ,可以推导出它的隐式方程,即通过vL=(xv,yv)=P1-P0=(x1x0, y1y0),我们有nL=(-yv,xv)=(y0y1,x1x0) 是垂直于直线L的法向量。因为 nL·vL= 0,直线L的隐式方程为:

clip_image012

其中x和y的系数是nL的组成部分。

另外,在2d,如果直线L与x轴的角度为q,回忆一下即vL = (cos(q), sin(q)) 是单位方向向量,那么nL = (-sin(q), cos(q)) 是单位法向量。所以如果P0=(x0,y0)是直线L上一点,那么直线L归一化的隐式方程为:

clip_image014

因为sin2(q) + cos2(q) = 1。参数方程是:

clip_image016

点到直线的距离:

给定一条线L和一个点P,让d(P,L) 表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这是P到直线L的最短距离,假如L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那么这是一个从点P到直线L的垂线。但是如果直线L是一条有限长度的线段S,那么垂线的底可能超出线段,这是计算最短距离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我们首先考虑点到无限延伸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用两点表示的直线:

在2d和3d中,直线L是由两个点P0和 P1确定,可以使用叉乘直接计算从任意一点P到直线L的距离。2d情况可以作为z轴等于0的特例来处理。关键的发现是两个3d向量的叉乘等于由它们围起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然|v×w| = |v| |w| |sinq | ,其中q 是两个向量v和w之间的夹角。同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等于底乘以高,我们把高定义为d(P,L)。vL=P0P1=(P1-P0) 和w=P0P=(P-P0),如图:

clip_image018

那么,|vL× w| = Area(平行四边形(vL,w) ) = |vL| d(P,L)的结果为:

clip_image020

其中uL= vL / |vL| 是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如果需要计算许多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首先计算 uL是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内嵌到3d空间的2d情况,点P=(x,y,0),叉乘为:

clip_image022

和距离计算公式为:

clip_image024

2d隐式表示的直线的情形:

在2d,直线L是定义为隐式方程f(x,y) = ax+by+c = 0。对于任意2d点P=(x,y),距离d(P,L)可以利用这个方程来直接计算。

回忆一下,向量nL = (a,b)垂直于直线L。利用nL可以计算任意点P到直线L的距离。手续ian选择直线L上任意点P0,然后做P0P到nL的垂线,如下图所示:

clip_image026

我们有:
(1)由于a和b不能同时为零,假设一个a!=0,并选择直线上点P0=(-c/a,0), [否则,若a = 0而b != 0,选择P0=(0,-c/b),具有同样的结果]
(2)对于任意直线L上的点P0我们有:nL · P0P = |nL| |P0P| cos q = |nL| d(P,L)
(3)对于我们指定的P0nL ·P0P = (a,b) · (x+c/a, y) = ax+c+by = f(x,y) = f(P)
结合(2)和(3)得出公式如下:

clip_image028

而且,我们可以在|nL|上除以f(x,y)的系数而预先归一化方程,使 |nL|=1。就会得到非常有效率的公式:

clip_image030

其中对于每次的距离计算只有2次乘法和2次加法。因此,如果需要计算二维多点到直线L的距离,那么应该计算单位法向量来使用这个公式。另外请注意,如果只是比较距离(例如,需要寻找距离直线最近或最远的点),那么归一化是没有必要,因为它只是改变了一个常数因子。

回忆以下,有直线L,做直线L与x轴的夹角q 和直线上任意点 P0=(x0,y0),然后归一化的隐式方程有:a = -sin(q), b = cos(q), c = sin(q)x0 -cos(q)y0.

参数方程表示的直线:

为了计算任意维度空间从任意点P到直线L的距离d(P,L),直线L的方程由参数方程给出。假设P(b)为点P到直线L的垂足。那么直线有参数方程给出:P(t)=P0 + t (P1-P0)。那么向量P0P(b)是向量P0P在线段P0P1上的投影,如图所示:

clip_image032

因此,通过vL=(P1-P0)和w=(P-P0),有:

clip_image034

clip_image036

这里uL是直线的单位方向向量。这个公式的优势是:可以工作在任意维度上,有时候计算垂足P(b)也是有用的。在3D中叉乘公式是更有效率的。在2D当不需要P(b)时,隐式的公式更好,特别是计算多点到同一直线的距离的时候。

一个点到射线或线段的距离

射线R是从点P0开始向某一方向无限延伸。它可以使用参数方程表示为P(t),其中t>=0有起点P0。线段S有两个端点P0和P1,使用参数方程表示为P(0)=P0 和P(1)=P1 ,P(t)有 0<=t<=1。

计算任意点P到射线R和线段S的距离和计算任意点P到直线L的距离之间的差异在于:从点P到直线L的垂足P(b)有可能位于射线R或线段S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的最短距离是点P到射线R的起点P0或是到线段S的两个端点之一的距离。

clip_image038

对于射线只有一种选择。但对于线段S而言必须确定哪个端点距离点P最近,我们可以计算两个端点到点P的距离,然后使用最短的那个,但这不是最有效率的办法。我们首先确定点P的垂足位于线段S之外,一个容易的做法是考虑线段P0P或P1P和线段P0P1之间的角度。如果任意角度是90度,那么P(b)是对应的端点。如果不是90度,那么看它们是锐角还是钝角。可以通过点积的方法来进行测试。这个结果决定应该使用哪个端点来计算距离,或者计算点P到线段S的垂直距离本身。它可以工作在n为空间:

clip_image040

既然w0 = v + w1,两次测试的结果w0·vv·v实际是距离计算公式的分子和分母,通过预先保留计算结果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distance( Point P,  Segment P0:P1 )
{
       v = P1 - P0
       w = P - P0

       if ( (c1 = w•v) &lt;= 0 )  // before P0
               return d(P, P0)
       if ( (c2 = v•v) &lt;= c1 ) // after P1
               return d(P, P1)

       b = c1 / c2
       Pb = P0 + bv
       return d(P, Pb)
}

然而,在二维情况下,如果我们需要计算从多点到射线或线段的距离,使用规范化方程式做是否一点P有一个新的最小距离的初步测试从L会更加有效;在实践中,一个特定的应用细节将决定哪些是最有效的方法。

代码实现

// Copyright 2001, softSurfer (www.softsurfer.com)
// This code may be freely used and modified for any purpose
// providing that this copyright notice is included with it.
// SoftSurfer makes no warranty for this code, and cannot be held
// liable for any real or imagined damage resulting from its use.
// Users of this code must verify correctness for their application.

// Assume that classes are already given for the objects:
//    Point and Vector with
//        coordinates {float x, y, z;} (z=0 for 2D)
//        appropriate operators for:
//            Point  = Point ± Vector
//            Vector = Point - Point
//            Vector = Scalar * Vector
//    Line with defining endpoints {Point P0, P1;}
//    Segment with defining endpoints {Point P0, P1;}
//===================================================================
// dot product (3D) which allows vector operations in arguments
#define dot(u,v)   ((u).x * (v).x + (u).y * (v).y + (u).z * (v).z)
#define norm(v)    sqrt(dot(v,v))  // norm = length of vector
#define d(u,v)     norm(u-v)       // distance = norm of difference

// closest2D_Point_to_Line(): finds the closest 2D Point to a Line
//    Input:  an array P[] of n points, and a Line L
//    Return: the index i of the Point P[i] closest to L
int
closest2D_Point_to_Line( Point P[], int n, Line L)
{
    // Get coefficients of the implicit line equation.
    // Do NOT normalize since scaling by a constant
    // is irrelevant for just comparing distances.
    float a = L.P0.y - L.P1.y;
    float b = L.P1.x - L.P0.x;
    float c = L.P0.x * L.P1.y - L.P1.x * L.P0.y;

    // initialize min index and distance to P[0]
    int mi = 0;
    float min = a * P[0].x + b * P[0].y + c;
    if (min < 0) min = -min;    // absolute value

    // loop through Point array testing for min distance to L
    for (i=1; i<n; i++) {
        // just use dist squared (sqrt not needed for comparison)
        float dist = a * P[i].x + b * P[i].y + c;
        if (dist < 0) dist = -dist;   // absolute value
        if (dist < min) {    // this point is closer
            mi = i;          // so have a new minimum
            min = dist;
        }
    }
    return mi;    // the index of the closest Point P[mi]
}
//===================================================================
//dist_Point_to_Line(): get the distance of a point to a line.
//    Input:  a Point P and a Line L (in any dimension)
//    Return: the shortest distance from P to L
float
dist_Point_to_Line( Point P, Line L)
{
    Vector v = L.P1 - L.P0;
    Vector w = P - L.P0;

    double c1 = dot(w,v);
    double c2 = dot(v,v);
    double b = c1 / c2;

    Point Pb = L.P0 + b * v;
    return d(P, Pb);
}
//===================================================================
//dist_Point_to_Segment(): get the distance of a point to a segment.
//    Input:  a Point P and a Segment S (in any dimension)
//    Return: the shortest distance from P to S
float
dist_Point_to_Segment( Point P, Segment S)
{
    Vector v = S.P1 - S.P0;
    Vector w = P - S.P0;

    double c1 = dot(w,v);
    if ( c1 <= 0 )
        return d(P, S.P0);

    double c2 = dot(v,v);
    if ( c2 <= c1 )
        return d(P, S.P1);

    double b = c1 / c2;
    Point Pb = S.P0 + b * v;
    return d(P, Pb);
}
//===================================================================

参考文献

David Eberly, “Distance Between Point and Line, Ray, or Line Segment”, Magic Software
Euclid, The Elements, Alexandria (300 BC)
Andrew Hanson, “Geometry for N-Dimensional Graphics” in Graphics Gems IV (1994)
Thomas Heath, The Thirteen Books of Euclid’s Elements, Vol 1 (Books I and II) (1956)
Jack Morrison, “The Distance from a Point to a Line”, in Graphics Gems II (1994)

分享&收藏

转载请注明:陈童的博客 » 计算几何算法2. 关于线和点到线的距离(二维和三维)

喜欢 (24)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9)个小伙伴在吐槽
  1. 不错的文章,内容横扫千军.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桥梁伸缩缝2017-03-27 09:21 回复
  2. 不错的文章,内容龙飞凤舞.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环氧地坪工程2017-03-27 09:21 回复
  3. 好文章,内容一针见血.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衡水人才网2017-03-27 09:21 回复
  4. 不错的文章,内容惜墨如金.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安平物流2017-03-27 09:22 回复
  5. 非常不错啊,感谢无私的分享!
    速卖通课程2021-06-13 13:43 回复
'; } if( dopt('d_footcode_b') ) echo dopt('d_footcode'); ?>